欢迎访问开云·Kaiyun官方网站

Kaiyun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液体硅胶辊和固体硅胶辊产品

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压延机、流延机、涂布机等专业机械的需求

7*24小时在线客服电话:010-09524125
您的位置:首页>>kaiyun新闻>>正文

kaiyun新闻

从古至今,这十大春节习俗你知道几个?有些已经失传

发布时间:2024-02-22 点此:339次

又是一年春节,今年,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年味渐渐回来了。那么,年味到底是啥?归根到底,年味还是要那些传统的习俗来当载体。

诸如放烟花鞭炮,贴对联等等的习俗正是我们中国人的独有的年味。春节至今已经有千年历史,从古至今诞生过不少的春节习俗,许多如今已经失传。东叔特地盘点了十个重要的春节习俗,看看你知道几个?

腊月三大习俗

按照春节的时间来编排,这第一个习俗正是发生在腊月——酿酒。腊月酿酒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流行开了。

《诗经·幽风》记载:“十月获稻,以此春酒,以介眉寿。”

这酒叫“年酒”当时的腊月可不是十二月而是十月,而且这腊月酿的酒可不能马上饮用,古人以腊月酿酒留待春节后再喝。

这喝酒的人也有讲究。酿好的酒往往先敬长辈,然后是成人们,小孩可不能喝。

如今这个习俗已经少有流传,只有在部分地区还有腊月酿酒的习惯。除了腊月酿酒,这第二个习俗还是在腊月。

中原地区还有酿酒习俗

腊月腊月,顾名思义就是要做腊肉的月份。所以这第二个习俗便是打猎做腊肉。

其实,十二月在西汉之所以被称为腊月,正是因为十二月人们为了准备过年,集中打猎,然后大规模的做腊肉的缘故。

要知道古代并没有冰箱,所以保存肉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做成腊肉,并且做好的腊肉还能留到春节时食用。

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如今腊干这种肉类制作方法在中国各地都有流行,而且还演变出了不少品类。

有腊猪肉、腊鱼、腊鸡、腊鸭等各种花样。可以说,没有中国人不能腊的肉。这腊肉文化,正是托了春节习俗的福才一直流传下来。

不过,打猎这个活动如今还是消失了,只有在一些北方民族还有所保留。毕竟如今不是哪里都适合打猎的,我们可以买到各式的肉,打猎也就没必要了。

紧接着这第三个春节习俗,还是在腊月发生,许多人应该非常熟悉。

这第三个习俗便是吃腊八粥。

腊八是指腊月农历初八的日子,这一天被称为腊日。其实,吃腊八粥这个习俗比前面的都要晚,汉以后才逐渐有这个习俗。这个习俗的诞生同寺庙脱不开干系。

原本腊月人们都是打猎腊肉来准备春节。可当时各个寺庙们都不允许吃肉。因此,寺庙在腊月初八这天往往会用各种豆子和五谷来熬粥,作为腊月活动。

腊八粥

这些腊八粥往往是寺庙救济穷人和乞丐的象征。寒冬腊月,许多穷人和乞丐食不饱腹,寺庙便用这个方法给他们充饥。

久而久之,腊八粥便在民间传开,人们纷纷效仿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也是对寺庙慈悲胸怀的纪念。

前三个习俗都在腊月,同为准备春节的习俗。下一个习俗就来到了正月了。

正月的七大习俗

这第四个习俗便是“除尘”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扫除。中国的先祖们都非常讲究卫生。孔子云:“食不可不洁。”古人参加重大活动必须沐浴一番。

在这新旧交替的时节,古人更加注重卫生。江南地区当时流行用鸡毛掸子做清洁。

长长的鸡毛掸子把房间里的每个角度都“除尘”一番。如今这个活动还在延续,只不过大家都集中在春节前几天来完成,古人则早在腊月与正月交替时就开始了。

搞了清洁后,紧接着第五个习俗便是张贴年画。

不得不说,古人的生活过得还是很有情趣的。在春节前,搞完了卫生,古人就要张贴年画了。

这个活动范围很广,不管是穷是富,人们都会在干净的室内挂一些年画,这些年画大多都是一些祥瑞和吉利话,穷一点的人家用料比较粗糙,没那么多讲究,富人多些讲究。

不过,在书香门第的家里,这个活动更加的重视。他们会特地收藏一些文人骚客的书画,有一些还是当世名画。将这些大作挂在家里,可谓是面子十足。

现代年画

如今,我们还有许多地方会有这个习俗,不过张贴年画这一点已经逐渐被平时的室内装饰所取代。

挂完了年画,古人就要祭祀“灶神”了,

这第六个春节习俗便是祭祀“灶神”,又名“送灶”,“祭灶”。据《擎下岁时记》中记载,“祭灶”这一春节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了。

汉代时人们在腊月“祭灶”,用黄牛做贡品。《荆下岁时记》也言,“祭灶”本在腊八后改为年二十三、二十四,也就是“小年”的时候。

在当时的河南,祭灶往往用酒和水果做供,然后在灶头上贴神象,深夜点烛焚香放炮,送灶神上天。

上天言好事,下届保平安是祭灶经典对联

这灶神本为天上神,却在民间守护每家每户,在过年时也该让灶神上天“享享福”,这便是先祖们对灶神的美好设想。

如今祭祀灶神的活动还有许多地方有所保留,人们普遍在小年的时候祭祀灶神,但这送神上天的范围也扩大了,并不局限于灶神。

送完了灶神,古人的下一个习俗活动便是贴春联了。

这第七个个习俗便是贴对联。早在战国时期,人们就在春节前在屋门两旁“题桃符”。在这桃符两边往往还会写下一些喜庆的句子。这便是春联的源头。

人们一开始在门口贴桃符本是为了除妖避邪,后来除妖辟邪的东西多了,人们便把美好的愿望寄于对联当中。

贴对联

不过,贴春联这个活动,广泛流行起来并不算早,要到了唐宋时期才正式算是春节的习俗。

贴完了春联,古人就要在除夕时“点旺火”了。

这“点旺火”便是春节第八个习俗。“点旺火”是指在除夕这天,古人要在院子里点火。这个活动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“庭燎”。

《诗经·小雅·庭燎》记载:“夜如何其,夜向晨,庭燎有辉。”

古人认为夜间阴气过重,在阴阳交替,昼夜交替的时候在庭中点火,乃正阳气,兴旺人丁。这个活动后来演变成了春节习俗,变成了放鞭炮。

唐宋时期火药已经流传,人们开始用于一些引火之物用特制的纸包成鞭炮,在除夕夜晚燃放,声音响亮,火光明耀。

古人认为这样能够辟邪,尤其是吓跑所谓的“年兽”。

《山海经·神异经》记载,西山有“臊”这种鬼,人遇到就会发烧生病,但这种鬼很怕巨响,除夕之夜燃放鞭炮正是为了吓跑“臊”。这便是“年兽”的原型。

放完鞭炮除旧迎新后,古人往往还会在小孩床底放“压岁钱”。这便是第九个春节习俗。

第九个春节习俗就是发压岁钱。古人在除夕夜晚会在家中小孩床底放上压岁钱,取长命百岁的寓意。希望这些孩子个个都能长命百岁,岁岁喜乐。

本来这压岁钱是只给自家小孩的,后来逐渐往家中其他亲人扩散,到了清代,压岁钱的发放范围更广,除了自己的亲人,同乡以及朋友都有份。

古人的压岁钱往往是一些铜钱

如今,压岁钱这个习俗很好的保留了下来,不过各地的差异很大。比如广东压岁钱还有一块五块的,主打人人有份;而北方的一些地区少则几百,多则上千的也有,主打厚待至亲,算是各有特色。

最后一个春节习俗便是大家熟知的“拜年”。大年初一拜年这个习俗早在汉代之后就出现了。

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,大年初一一家人都要穿新衣,整整齐齐的去给长辈拜年。起初的拜年主要是给长辈拜年,并不是所有亲戚都要走的。

不过,古人的长辈会有很多,长辈们一般坐在大厅中堂的太师椅上,晚辈见到长辈要先叩首,然后拿出礼品,祝长辈长寿健康。

古人拜年,往往一呆就是一个上午,到了中午还会共饮“屠苏酒”来庆祝春节。

如今,拜年这个习俗也得到了传承,但也有所不同了。拜年的对象已经不局限于长辈,而且饮酒的风俗各地不尽相同。

结语

以上便是从古至今十大春节习俗,不知你认识几个呢?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,许多节日习俗早已消声灭迹,但好在还有许多我们还在传承。

年味总是要靠这些习俗来烘托的,我们万万不能忘记这些春节习俗,不但不能忘,还要发扬光大,让新时代的年味越来越“浓”。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7*24小时在线客服电话:

010-09524125

微信咨询
开云「中国」Kaiyun·官方网站·登录入口
返回顶部